close

  天地澄澈,山水明朗。11日下午,世界把目光投向北京懷柔雁棲湖國際會議中心。
  在這裡,亞太經合組織(APEC)21個成員決心共同構建面向未來的亞太伙伴關係,打造發展創新、增長聯動、利益融合的開放型亞太經濟格局,為亞太地區長遠發展和共同繁榮勾畫新願景、指引新方向、註入新動力——習近平主席的講話,宣示了APEC北京會議取得多項務實成果,達成多項重要共識。
  天時、地利、人和,這次會議,堪稱近代以來中國舉辦的最有影響力的一次主場外交,勢必對亞太乃至整個世界都產生深遠影響。
  面對亞太的浩瀚大洋與巍巍群山,中國領導人從中國傳統哲思中汲取智慧,運用山水文化的辯證之法,求同存異,凝聚共識,為“和而不同”“仁者見仁、智者見智”等東方智慧賦予新的內涵,用中國智慧昭示亞太未來,共鑄亞太輝煌。
  和而不同,歷久彌新的中國智慧
  11日下午會議結束時,正碰上陽光穿透雲層,秋色頓增暖意。這是一個“陽光句號”。
  這是一次秋實纍纍的會議:21個經濟體伙伴到齊,實現了APEC會議近年來少有的大團圓;會議批准了亞太經合組織推動實現亞太自由貿易區路線圖,宣告亞太自貿區進程正式啟動。除此之外,中韓自貿談判成功;中美雙方就互為對方商務、旅游和留學人員頒髮長期多次簽證達成共識;中日就處理和改善中日關係達成四點原則共識,中日領導人實現兩年半來的首次會晤……
  豐碩成果,來之不易。亞太局勢錯綜複雜,訴求多種多樣,如何建立相互溝通機制,有效管控分歧,逐步通過政治努力增進亞太團結,考驗著中國領導人智慧。
  中國是文明古國,當代中國人的思維與為人處世、治國理政,都浸透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,決定了中國堅定不移地秉持和平發展的理念。無論是涉及主權的邊界問題,還是錯綜複雜的歷史問題,中國都始終堅持“以和為貴”,以談判對話解決問題、化解分歧。這種堅守不僅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之中,更源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諧共贏的理念。
 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所教授、中華日本學會理事周永生說,著眼於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亞太地區和平、穩定、發展大局,中國領導人同日本首相進行了會見。此次“破冰”,彰顯了中國領導人的大格局與大智慧,“中日雙方這次能夠達成四點共識,非常重要,直接規定了中日兩國關係的大方向、未來的走勢,以及用和平的方式解決相互分歧、摩擦。”
  “中國文化的核心詞彙有哪些?我想最具有代表性的應該是‘和’的概念。”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國際關係研究室副主任趙磊教授說,中國人崇尚“三和主義”,就是和平、和睦、和諧——和平,是指國家之間管控矛盾,不會發生戰爭;和睦,強調國與國、人與人之間關係親近;和諧,則側重人與自然的關係調和順達。
  “這三個層次都是中國‘和文化’的內涵,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,那就是‘和而不同’。”趙磊說。
  “和而不同”,展現出中國領導人對於當前國際秩序和國際關係形態的深刻理解。志同道合,是伙伴;求同存異,也是伙伴——習近平主席9日在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這麼說。作為一個矢志和平發展、謀求互利共贏的泱泱大國,面對處於不同社會制度、不同發展階段、不同利益訴求的亞太經濟體,中國不會採用“非友即敵”這種思維方式,而是秉持接納差異、營造共識、力求共贏,致力於與亞太伙伴共同創造和實現亞太夢想。
 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李永成說,在國際關係學界,“文明衝突論”曾經名噪一時,影響較大,但中國看重“和而不同”、求同存異,為處理國際關係貢獻了東方智慧,已成為我們處理大國關係中至關重要的原則。實踐證明,非常有效。
  “和而不同”,是生命力歷久彌新的中國智慧。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樓宇烈認為,當前中國領導人提出“親、誠、惠、容”的周邊外交理念,正可看做中國傳統文化智慧的一種沿承。它強調融合,而不是互斥。它倡導誠信,處理國際關係時掌握分寸,不採用絕對化的思維方式。
  樂山樂水,仁智兼具的天下胸懷
  “我們將相會在燕山腳下、雁棲湖畔,正式拉開領導人會議的序幕。那兒有水有山,大家可以智者見智、仁者見仁,共商亞太發展大計,共謀亞太合作願景。”在10日晚上的宴會上,習近平主席意味深長地講道。
  雁棲湖國際會議中心莊嚴大氣,一派漢唐風範,走進去,迎面是滿牆“會動”的中國山水畫,墨色淋漓,雄渾博大,古樹山居之間,流水潺潺,群鳥飛翔,一行大字,躍然而出: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。
  這幅由高科技打造的中國山水畫,讓遠方來的客人們贊嘆不已。不少媒體還註意到,習近平主席常親近地使用“同事”二字稱呼這20位經濟體的領導人。
  APEC成員的人口占全球40%,GDP占全球57%,貿易額占全球46%。亞太,已經成為全球最具增長活力和發展潛力的地緣經濟板塊,也是舉世公認的世界經濟增長引擎。
  在亞太地區,有地球上最浩瀚的海洋、最廣袤的陸地,也有最深的海溝、最高的大山,不同國家、不同語言、不同信仰……交流在加強,矛盾也在增多。是老死不相往來,還是在合作與妥協中縮小分歧?
  作為熟稔中華傳統文化的領導人,習近平主席常以潤物無聲的自然,讓海外友人感受中國智慧的特有魅力。“智者樂水,仁者樂山”,出自先賢孔子。李永成說,在中國傳統政治智慧中,仁者如山之穩重有容,智者如水之靈動敏捷,仁智結合是處理內政外交的最高境界。
  山水秉性不同,卻完全可以融合。有山有水,方有世界。
  樓宇烈說,仁和智在儒家中特別描述聖人的品格,聖人就要“既仁且智”。《國語》有雲:“和實生物,同則不繼。以它平它謂之和,故能豐長而物歸之。”就是說,和諧才是創造事物的原則,同一是不能連續不斷、永遠常在的。把許多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而使它們得到平衡,才會和諧。這裡強調要達到一種平衡、包容和理解。所謂恰如其分,既不過也不及。各美其美,美人之美,美美與共,天下大同。趙磊教授認為,中國外交現在之所以強調中國傳統文化價值,是因為我國的外交局面正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,那就是從之前國際社會的“分量認同”轉變為“價值認同”,從原來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展數字的贊嘆轉變為真正的國際尊重。
  上善若水,澤被萬物的亞太之夢
  2000多年前,老子說過:“上善若水,水利萬物而不爭。”習近平主席在10日晚宴上引用這句古語,並向大家解釋:意思就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樣涓涓細流,澤被萬物。
  樓宇烈說,在天地萬物中間,最值得人們學習的就是山和水,中國道家尤其倡導向水學習,“上善若水”,這個善不是一般的好壞,而是一種德行的最高境界。水利萬物而不爭,都是講水的流動,滋潤萬物,同時有一種堅韌的品格。水有志向,所以能以柔克剛,水滴石穿。
  本次APEC會議上,習近平主席宣佈,中國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,捐款1000萬美元用於支持APEC機制和能力建設,同時為APEC發展中成員提供1500個培訓名額,用於貿易和投資等領域的能力建設項目,以實際行動共享發展成果,分享發展經驗。
  千百年前,中國人沿著海陸兩路開闢了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。中華傳統文化展現出強大的輻射力和傳播力,開啟了大區域不同文明體之間和平交往、開放交流、合作共贏的大幕。這種中國智慧,爍古耀今。
  中國前APEC高官王嵎生說,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一些沿線國家和不少APEC發展中經濟體,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都相對滯後。中國經過改革開放,在很多方面提前起步並取得成績,“我們有條件、也有能力幫助APEC成員經濟體,在公路、水電、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做得更多,使APEC大家庭更加血肉相連,共鑄亞太夢想。”
  亞太地區山高水長,尤其是太平洋煙波浩瀚,美麗浪漫,但是波濤之下,折戟沉沙鐵未銷。這種對比無疑警示我們:戰爭的殘酷與和平的珍貴。習主席所言“太平之洋、友誼之洋、合作之洋”,距離亞太人民有多遠?
  作為亞太大家庭的重要一員,中國曆來把促進亞太繁榮穩定視為己任,致力於在地區事務中發揮建設性作用。在去年印尼巴釐島APEC會議上,習近平主席提出了構建“亞太命運共同體”的路線圖——亞太地區應該謀求共同發展,堅持開放發展,推動創新發展,尋求聯動發展。他誠摯地說:“希望同亞太伙伴們攜手同心,共同創建引領世界、惠及各方、造福子孫的美好亞太。”在APEC北京會議上,習近平主席鄭重提出“亞太夢”。
  還有什麼比夢想更能打動人心?趙磊說,中國強調的“命運共同體”,與利益共同體相比,是更深層次的融合,不僅僅是經貿領域的合作,還包括文化和價值觀的交流。這次習主席說“一花不是春,孤雁難成行”,這是中國傳統文化,同時也是外國民眾完全能夠理解的意向。這就是從文明的高度,從心靈的溝通切入外交,讓中國外交更有分量和內涵,“這也體現中國外交的文化價值和內在動力。”
  從中國夢到亞太夢,其路漫長,殊不平坦,但就如習近平主席所言:“互聯互通是一條心靈之路,你瞭解我,我懂得你,道理就會越講越明白,事情就會越來越好辦。”
  在中國的努力下,心靈之路會越來越通暢,中國智慧將更明亮地照耀亞太,共同創造更美好的明天!(記者 趙承 肖春飛 李斌 韓墨)  (原標題:樂山樂水 各美其美 中國智慧昭示亞太未來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r36ircim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